课程质量标准-水泥混凝土设计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92  更新时间:2015/6/24 15:28:2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水泥混凝土课程设计”课程质量标准

 

课程编号

1800004

课程名称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授课学期

5学期

课程类别

专业方向限选课程

总学时

1

学分

1

适用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先导课

混凝土设计与检测

后续课

毕业设计

 

 

 

 

 

 

 

 

 

 

 

 

支撑的可考核指标点

 

2.2.8掌握水泥混凝土原材料检测和配合比设计

知识目标具体内容

 

1. 熟悉水泥混凝土及其原材料等相关试验规程和技术规范;

2. 掌握原材料技术指标检测方法;

3. 掌握水泥混凝土技术指标测试方法;

4. 掌握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

 

 

支撑

的可

考核

指标

 

1.2.1 能够独立完成水泥混凝土相关试验及操作技能;

1.1.3能够设计实用经济耐久的水泥混凝土配合比。

 

专业

能力

目标

具体

内容

 

1. 具备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 熟悉工程结构部位和工况环境,具备优选和检验混凝土原材料的能力;

3. 掌握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实验室设计计算,优化、调整、确定经济耐久实用的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能力。

 

 

支撑

的可

考核

指标

 

2.4.1 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1.5.2 掌握最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相关标准与技术规范。

方法能力

目标具体内容

1. 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

2. 具备查询、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 具备编制工作报告的能力;

4. 具备正确应用行业技术规范的能力。

 

支撑

的可

考核

指标

 

3.4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工程职业道德;

3.2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严谨求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3 具有团队协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3.5 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

 

社会能力

目标具体内容

 

1. 根据工况和环境条件设计试验,具备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2. 根据原材料状况独立设计试验,具备创新和总结经验的能力;

3. 客观分析和处理试验数据,具备诚实守信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4. 分组设计和进行试验组织设计中,具备积极主动、团队协作的能力。

 

学习成果要求

1. 独立完成原材料技术指标、水泥混凝土技术指标检测报告和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达到学习目标;

2. 通过课程结业考核;

3. 学生有能力参加职业资格证书《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员(材料)》的考试;

4. 学生有能力参加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

 

对先修课应知应会的要求

先修课《混凝土设计与检测》 完成后应知应会

1. 水泥混凝土组成材料;

2. 水泥、集料、掺合料和外加剂的基本性质;

3.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原理、原则和步骤。

 

本课程完成后学生应知应会具体要求

任务一 技术标准和规范 应知应会

1. 原材料技术标准与试验规程

2 水泥混凝土性能技术标准与试验规程

3. 水泥混凝土设计规程

任务二 选用合适的原材料 应知应会

1. 根据工程设计对混凝土结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选择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等组成材料的类型和规格;

2. 根据构件截面尺寸和施工工艺对混凝土技术要求,选择集料及级配。

任务三 原材料技术指标检测 应知应会

1. 水泥和掺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检测;

2. 粗细集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检测;

任务四 水泥混凝土技术指标测试 应知应会

1. 水泥混凝土工作性能测试;

2. 水泥混凝土力学与耐久性性能测试;

任务五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应知应会

1. 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满足施工要求;

2.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弯拉强度、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3. 混凝土耐久性满足工程使用环境及气候条件;

4. 保证工程质量,节约水泥,降低工程成本。

任务六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步骤 应知应会

1 根据混凝土技术要求,计算混凝土初步配合比;

2 试验室试配调整,得出基准配合比;

3 优化核定试验室配合比;

4 修正试验室配合比,确定施工配合比。

任务七 编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应知应会

1. 试验数据分析与处理;

2. 编制原材料、混凝土试验检测报告;

3. 编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评价与考核

考核项目

评分方式

平时成绩(30%

出勤及学习态度(20%

迟到、早退、旷课及按时上交设计报告情况

组织、设计及试验操作技能(60%

正确设计、试验选材、准备及试验规范操作

实验室卫生(20%

试验结束后整理实验室卫生情况

评阅成绩(30%

设计报告完整性(30%

设计任务完成总体情况

设计方案合理性、创新性(50%

方案正确、符合实际、新颖

设计报告规范性(20%

图、表、单位符号等符合国家标准,报告布局合理、格式符合规定要求。

答辩成绩(40%

语言表述能力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正确介绍方案

综合运用知识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问题回答情况

师资标准

条件

1.       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或相关专业、具备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讲师及以上技术职务;

2.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3.       “双师型”教师,熟悉本行业的生产技术情况及发展趋势,与行业保持紧密联系,能将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和新理论补充进课程;

4.       熟悉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相关理论,并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能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

5.       具备课程开发和专业研究能力,能遵循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设计、实施及评价课程。

课程设计

报告内容及格式

 

 

课程设计成果一般不应少于3000字。

1.       设计报告基本格式

说明书手写或打印均可。手写要用统一的课程设计用纸,用黑或蓝黑墨水书写工整;打印时统一使用 word 文档,正文采用小 4 号宋体,A4 开纸,页边距均为 20mm,行间距采用 18 ,装订线留 5mm。文中标题采用小三号宋体加粗。

2. 设计报告要求

1)封面:包括题目、系(部)、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及时间(年、月、日)等项。

2)摘要、关键词(34 个)。

3)目录:要求层次清晰,给出标题及页次。最后一项为参考文献。

4)正文:应按照目录所定的顺序依次撰写,要求计算准确,论述清楚、简练、通顺,插图清晰,书写整洁。文中图、表及公式应规范地绘制和书写。

5)参考文献:必须是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真正阅读过和运用过的,文献按照在正文中的出现顺序排列。

6)课程设计资料装订成册:顺序为封面、课程设计任务书、成绩评定表、目录、摘要、正文、设计体会及今后的改进意见、参考文献、试验报告。

 

课程设计成绩评价标准

 

优秀:

1. 按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书规定任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强。

2. 立论正确,结构严谨,文理通顺,概念清楚,分析透彻,论证充分,计算正确,书写工整,编号齐全。符合规范化要求。

3. 试验报告符合国家标准,图面整洁,布局合理,尺寸标准正确,符合技术用语要求。

4. 答辩时能简明、准确地表达论文主要内容,熟练、正确回答问题。

良好:

1. 按期完成设计任务书规定的任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强。

2. 立论正确,文理通顺,概念清楚,计算正确。符合规范化要求。

3. 试验报告符合国家标准,图面整洁,布局合理,书写工整。

4. 答辩时可以简明、准确地表达论文主要内容,正确回答问题。

中等:

1. 按期完成设计任务书所规定的任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具有基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设计方案比较合理,论述清楚,计算基本正确,文字表达较清楚。

3. 试验报告符合国家标准,图面较整洁,布局较合理,书写一般。

4. 答辩时尚能正确介绍方案,表达设计内容,主要问题回答基本正确。

及格:

1. 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基本上能完成设计任务书所规定任务。

2. 设计方案基本正确,论述基本清楚,计算基本正确,文字表达无原则性错误。

3. 试验报告基本符合国家标准,图面质量尚可,书写较工整。

4. 答辩时能基本正确回答大部分问题。

不及格:

1. 未按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设计未达到最低要求。

2. 态度不认真,纪律松懈,独立工作能力差。

3. 设计方案有原则性错误,缺乏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4. 试验报告质量差,文字表达差,文理不通,答辩时有原则性错误,经启发后仍不能正确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