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质量标准-混凝土设计与检测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45  更新时间:2015/6/24 15:27:0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混凝土设计与检测”课程质量标准

 

课程编号

180111

课程名称

混凝土设计与检测

授课学期

5学期

课程类别

专业方向限选课

总学时

4028+12

学分

2.5

适用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先导课

土木工程材料

后续课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毕业设计、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第二课堂)

 

 

 

 

 

 

 

 

 

 

 

 

支撑的可考核指标点

 

2.2.8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相关的道路建筑材料的组配、设计与检测相关基础知识;

2.2.9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知识目标具体内容

1. 了解水泥混凝土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2. 掌握水泥混凝土的技术性质,了解水泥混凝土的组成结构,以及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3. 掌握混凝土的组成材料的技术性质、技术标准,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 掌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理论、技术规定及配合比设计方法;

5. 掌握常用特种混凝土(如路面混凝土、高性能混泥土、抗渗混凝

土、泵送混凝土等)的基本理论和组配方法;

6. 掌握混凝土质量评定和控制基本方法;

7. 掌握砂浆的技术性质和组配方法;

8. 掌握水泥、集料、外加剂、混凝土、砂浆试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

原理,熟悉水泥、集料、外加剂、混凝土、砂浆试验等相关试验规程和技术规范。

 

 

支撑

的可

考核

指标

1.1.3能够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设计与检测、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检测、基层稳定材料、土质与地基基础、公路工程检测技术)运用到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材料的组配设计、室内检测、现场结构检测)中。

1.2.1能够独立承担公路工程相关室内试验检测检测工作;

1.2.3 能够应用检测数据,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材料评价、组配设计、质量评定)。

专业

能力

目标

具体

内容

 

 

 

 

 

1.  具备分析原材料(水泥、集料、外加剂、掺合料、水)和外界条件(养护/试验/施工条件等)对水泥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能力;

2. 具备能独立进行相关水泥、集料、外加剂、混凝土试验的能力,具备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

3. 具备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能力,具备组配常用特种混凝土(如路面混凝土、高性能混泥土、抗渗混凝土、泵送混凝土等)的能力;

4. 具备对混凝土生产质量进行评定与控制的能力;

5. 具备进行砂浆组配和独立试验的能力;

6. 具备选择材料、检测与评定材料、设计材料的能力。

 

支撑

的可

考核

指标

2.4.1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2.4.2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查询和文献检索的能力。

1.5.1不断接受执业资格培训,考取相关执业资格证书;

1.5.2对于公路工程相关标准与技术规范的更新,要及时跟进;

 

方法能力

目标具体内容

1.       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

2. 具备查询、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3. 具备正确应用行业技术规范的能力。

 

支撑

的可

考核

指标

3.4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3.2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严谨求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社会能力

目标具体内容

1.  试验数据分析与处理过程中,具备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

2.       实施试验过程中,具备积极主动、团结协作的能力;

3.       在实验室,具备工作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4.       具备诚实守信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学习成果要求

1.       掌握学习目标中知识目标的要求,具备独立进行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能力;

2.       具备参加职业资格证书《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员(材料)》的考试的能力;

3.       具备参加第二课堂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的能力。

 

对先修课应知应会的要求

先修课一《土木工程材料》完成后应知应会

1. 水泥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2. 集料、水泥的基本性质;

3. 普通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步骤;

4. 水泥混凝土的基本性质。

 

本课程完成后学生应知应会具体要求

 

任务一 混凝土的基本知识 应知应会 2学时)

1. 混凝土的分类;

2. 混凝土的发展概况;

3. 混凝土相关的技术标准。

 

任务二 混凝土的技术性质 应知应会  4+4学时)

1. 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含义、测定方法及影响工作性的因素;

2. 混凝土拌合物泌水性和凝结时间的测定方法;

3. 硬化后混凝土的强度指标、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提高强度的措施;

4. 混凝土耐久性的评价方法及提高耐久性的措施;

5. 混凝土工作性、凝结时间、抗压抗折强度试验原理及操作步骤。

 

任务三 混凝土的组成结构 应知应会 2学时)

1. 混凝土宏观结构、亚微观结构、微观结构、水泥石、界面过渡区的基本概念;

2. 混凝土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改善混凝土微观结构的措施;

3. 混凝土微观和亚微观结构常用的分析方法。

 

任务四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应知应会 4+6学时)

1. 水泥的技术性质与技术要求,水泥相关试验原理及操作步骤;

2. 进行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选择;

3. 粗集料、细集料技术性质和水泥混凝土用集料的技术要求,粗细集料筛分、压碎值、表观密度的试验原理及操作步骤;

4.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和水泥混凝土情况(品种、强度等)进行集料规格选择;

5. 混凝土拌合用水的技术要求;

6. 混凝土常用外加剂的种类、功能及适用范围;

7. 常用掺合料的种类、性质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任务五 普通混凝土的组成设计 应知应会 4学时)

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理论、技术规定(工作性选择、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要求);

2. 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3. 掺外加剂、粉煤灰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任务六 特殊功能混凝土 应知应会    6学时)

1. 常见特殊功能混凝土的种类及适用环境;

2. 常用特种混凝土(如路面混凝土、高性能混泥土、抗渗混凝土、泵送混凝土等)的基本理论和组配方法。

 

任务七 混凝土质量评定及控制 应知应会 4学时)

1.  常用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法(直方图法、控制图法)的基本理论;

2.  进行混凝土质量评定。

 

任务八 砂浆 应知应会  2+2学时)

1.       砌筑砂浆的组成材料、技术性质;

2.       砌筑砂浆的配合比设计;

3.       砂浆试验原理及操作步骤。

评价与考核

考核项目

评分方式

平时考核(40%

实验技能训练(30%

实验动手操作、试验数据处理、试验准备

平时作业(30%

作业完成情况

课堂表现(30%

课堂提问回答问题态度及情况、训练式课堂的PPT展示、讲解及理解知识的情况

学习态度及出勤情况(10%

迟到、旷课情况

期末应会考试(20%

综合性技能训练项目

期末考试

期末应知考试(40%

知识应用性试卷

期末考试

师资标准

条件

1.       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或相关专业、具备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讲师及以上技术职务;

2.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3.       “双师型”教师,具有相应的行业资格证书,熟悉本行业的生产技术情况及发展趋势,与行业保持紧密联系,能将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和新理论补充进课程;

4.       熟悉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相关理论,并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能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

5.       具备课程开发和专业研究能力,能遵循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设计、实施及评价课程。

教材编写或选用标准

1.       必须依据本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要求标准编写教材;

2.       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驱动、实践导向的教学思路;

3.       教材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来驱动,根据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员的岗位工作过程的工作顺序和所需知识的深度及广度来组织编写,使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任务中树立质量、安全、责任意识;

4.       教材应突出实用性、开放性和专业定向性,应避免把专业能力理解为纯粹的技能操作,同时要具有前瞻性,把握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将相关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试验规程等纳入其中;

5.       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       教材中的工作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